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2011年修订)

时间:2014-12-28 12:42:25 作者:楹庭律师团

发布部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 分类导航:社会保障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规章 发布日期:2011-03-25 关键字:职工权益
【阅读全文】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2011年修订)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1]第8号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已于2011年3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2002年12月6日重庆市 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2011年3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章 总则

   条 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的职工权益保障,适用本条例。 公务员以及依照和参照 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人员除外。
  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下统称进城务工人员)。
  本条例所称职工权益,是指职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建立、存续、解除、终止过程中,职工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条 职工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各级 机关保护、支持职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职工应当遵守 法律和社会公德,爱护 和单位的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卫生、公安、经济信息、司法、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做好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工会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对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依法进行监督。
  工会认为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侵犯职工权益或者不履行保障职工权益职责的行为,有权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并得到答复。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障职工的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有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 劳动和经济权益保障

  第七条 职工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依法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和经济权利。
  第八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继续使用该职工的,应在一个月内与其续签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鼓励用人单位和职工使用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建立劳动档案,如实记载与职工劳动关系相关的资料,并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不得以缴纳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股金、集资款或者其他名义的费用,或者扣留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件,作为录用、接收职工的条件。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 ,用人单位应当告知职工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职工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
  (二)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者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十二条 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停工留薪期内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其劳动合同期满,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合同期限顺延至规定的医疗期、停工留薪期或者女职工特殊保护期期满为止。
  第十三条 职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 的,职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职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职工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职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职工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应当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劳动合同履行中,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不入股、不集资和不缴纳抵押性钱物解除合同。
  第十五条 最低工资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每年确定一次。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签订有集体合同的,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随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增加职工工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应当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保持适当比例,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不得克扣和无故拖欠职工工资。
  因不可抗力原因,用人单位确实无法按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时,可以延期或者部分发放职工工资,但应当向职工说明原因,并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补发。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期支付工资的,应当在约定工资支付日五日前,征得职工本人或者本单位工会书面同意,延期一个月以上的,还应当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
  在建设、交通、矿山等领域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保证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有 规定的节假日和周休息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计划生育假等带薪假期,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其它假期。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周休息日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在不违背 规定的前提下,坚持职工自愿和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原则。确因生产经营需要,或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违反 规定强迫职工加班加点,职工可以拒绝,用人单位不得因此扣发职工工资和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工作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按照规定发放加班加点工资;安排职工在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按照规定安排相应的补休,确实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为职工提供符合 规定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对发生的职工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理,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九条 职工依法享受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按照 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险项目,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本市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和账户设立手续,并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二十一条 工伤认定由生产经营地或参保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认定工伤申请后的六十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者其亲属。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或职业病确诊或者鉴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申请报告,并及时安排医疗救助。遇有特殊情况,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三十日。
  工伤职工及其亲属或者工会组织也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 规定的禁忌作业。
  第二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童工和非法使用未成年工。
  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工的,应当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并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依法招收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 规定的禁忌作业。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一方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工会代表职工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待遇等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或者专门就工资等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未组建工会的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代表与单位进行协商。
  职工一方向用人单位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用人单位不得拒绝,并应当在职工一方提出要求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开始协商。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一方提供协商所需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协商代表履行协商职责,解除其劳动合同、或者变更其工作岗位、或者降低其工资待遇。
  第二十六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职工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行为之日起一年内作出处理决定。逾期未处理的,不再追究该违章责任。
  第二十七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用工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定期了解、监督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维护劳务派遣职工的合法权益。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劳务派遣备用金。劳务派遣备用金的缴纳、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职工人数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百分之三十的,应当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但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
  用工单位应当对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工作业绩的被派遣职工与本单位的非派遣职工,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工单位继续使用被派遣职工的,应及时与劳务派遣单位续签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该职工续签劳动合同。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 的,视为用工单位与被派遣职工直接建立劳动关系:
  (一)在非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使用被派遣职工的;
  (二)使用未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被派遣职工的;
  (三)被派遣职工人数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百分之三十,未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或被派遣职工人数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百分之五十的;
  (四)临时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职工存续时间超过两年以上的;
  (五)使用合同期满的被派遣职工逾期未续签劳动合同的;
  (六)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职工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务派遣的禁止性规定行为的。
  前款 项所称临时性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工作岗位;辅助性岗位是指为用工单位主营业务提供服务的工作单位;替代性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直接用工因休假、培训、服役、工伤等情况不能提供劳动而暂时由被派遣职工代替的工作岗位。

第1页[第2页][第3页]

一键咨询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胜诉公告

更多

律师团队

更多
  • 董国女律师

    国女律师

  • 路永强律师

    永强律师

  • 孟雷律师

    雷律师

  • 汪庆丰律师

    庆丰律师

  • 张凤宾律师

    凤宾律师

  • 杨庆律师

    庆律师

  • 刘云律师

    云律师

  • 刘敬祝执行主任

    敬祝执行主任

一键咨询一键咨询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楹庭动态

更多

联系我们

立即咨询
咨询热线:400-008-3855
010-88825707
010-88825708
010-88820298
拆迁电话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08号横琴人寿大厦12层
在线-留言 拨打-电话 了解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