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27 21:56:00 作者:楹庭律师团
(1983年9月11日黑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条 为了贯彻国务院《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对《黑龙江省物价管理暂行条例》(黑>发〔1980〕177号文)特作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 农副产品价格管理 1、收购、调拨、销售 统购、派购的一、>类农副产品,必须执行 规定的价格、等级规格和质量标准,不准随意提价、压级压价或变相涨价。 2、按照>策规定,允许开放的一、>类农副产品,在完成统购、派购和计划收购任务后,可以议购议销。平价购进不准议价销售。议购议销价格,由各经营部门按省物价局规定的作价原则定价;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品种由省物价局制定最高限价。凡定量供应的副食品,必须保证平 价供应。平价、议价商品分开经营,不准混售。 3、>邻地区农副产品价格,按照商品价格分工管理权限,由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平衡、衔接,不准变相抬高价格。 4、城乡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价格,原则上由买卖双方议定。对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价格出现暴涨的品种,由物价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最高限价。 第三条 工业品价格管理 1、凡计划外购进的协作调剂物资的销售价格,必须经当地物价部门批准,重要品种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生产企业用议价农副产品或用协作、调剂物资生产的一、>类日用消费品,原则上不准提高产品价格,确需提高产品价格的,按物价管理权限,必须经物价部门批准,重要品种 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调拨物资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照 和省物资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直达物资,由供需双方直接结算,经营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经仓中转物资,按 规定价格加规定的综合费用率作价供应。 3、允许工业企业自销的一、>类工业品,凡 规定出厂、批发、零售价格的,执行 规定的价格; 没有规定价格的,按物价管理权限,由物价部门制定。 4、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由进口商品的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销售价格意见,报省物价局批准。 出口工业品价格,质量与内销产品相同的,执行 规定的出厂价格;专为外贸出口生产的批量较小、工艺高、质量好的产品,其出厂价格,由省外贸部门同有关业务部门协商,可高于内销价格。重要品种要报省物价局批准。 出口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按出口工业品作价原则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四条 非商品收费管理 1、凡属 和省管理的非商品收费,按照 和省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凡属省以下管理的非商品收费,按《黑龙江省非商品收费管理办法》执行。 制定和调整营业性收费标准,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物价部门批准; 制定和调整事业性和行政性收费标准,由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共同批准; 制定和调整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影响面大的非商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不经物价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 2、省直各业务主管部门转发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非商品收费标准,必须同省财政、物价部门联合下发方能生效。 3、国营、集体、个体饮食业的主食品和菜肴价格,凡用批发或零售价格购进原料制作的,执行当地物价部门、饮食业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凡用议价原料制作的,按当地物价部门和饮食业主管部门确定的毛利率标准定价。个体饭店经营国营、集体饭店不经营的特殊品种由个体劳动者 协会议定销售价格。 4、个体业务业、修理业和非机动工具运输业的收费标准,按照各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没有规定收费标准的,由个体劳动者协会议定或由供需双方自行商定。 第五条 物价归口管理 1、 规定的工农业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以及议价品种范围和作价原则,按照《省管价格产品(商品)目录》规定,分别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或主营公司归口管理,并将订价、调价单在指定时间内下达给兼营单位执行。 2、凡从外地采购的一、>类工业品,当地有零售牌价的,执行当地零售牌价;当地没有零售牌价的,报业务主管部门或主营公司定价。 3、农村供销社自行从外地采购的商品,按主营公司规定作价办法定价,并报主营公司备案。农村集体、个体商业、饮食业务业的商品价格和收费,由农村供销社统一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立物价管理机构,行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应设立相应机构。其职权: 1、执行 物价方针、>策、法规。落实省人民政府、省物价局或经省物价局批准由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并督促实施。 2、负责本地区的物价管理工作。按照物价管理权限,依据 、省规定的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制定、调整工农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安排、审定本地区商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规格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对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和收费必须经同 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物价局备案。 3、监督检查物价方针、>策、法规在本地区的执行。对违反物价方针、>策和法规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 4、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集市贸易价格。 5、调节、裁决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地区之间的价格争议。 6、及时准确提报本地区生产的省以上管理产品(商品)定价、调价资料。 7、行署和市、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 行署和市、县、市辖区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营公司设立物价机构。其职权: 1、执行 的物价方针、>策和法规,实施上级和同级物价部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 2、负责本系统的物价管理工作,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根据上级规定的作价原则和办法,制定、调整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安排商品的差价、调拨价、供应价,并报同级物价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对属于上级或同级物价部门审批的,负责提出定价、调价方案。 3、监督检查物价方针、>策和法规在本系统的执行,对违反物价方针、>策和法规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 4、向物价部门如实反映执行物价方针、>策和法规中的问题,准确提供物价资料。 5、对经营本部门主营商品的兼营单位进行物价监督、检查。 6、上级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基层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物价机构或专、兼职物价员。其职权: 1、监督物价方针、>策和法规在本单位的执行。 2、建立和健全本单位物价管理的规章制度。 3、开展物价检查,纠正和处理违反物价>策和纪律的行为。 4、向上级有关部门准确提供物价资料。 第九条 物价监督与检查 1、各级物价部门设物价检查机构。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设专职物价检查员。物价检查机构和物价检查员,有权监督检查物价方针、>策和法规在本地区(包括中央和省属企业、事业单位)、本系统、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并依照法律和>策规定,对违反物价方针、>策、法规的行为,进 行检查处理。 2、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企业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建立以退休职工为主体的群众物价监督检查组织,受区、县物价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领导。 3、一切经营单位必须实行明码标价,一货一价,价货对位;议销、试销、处理商品,要标明“议价”、“试销价”和“处理价”字样。 4、一切经营单位都要设置公平计量器具。 第十条 凡符合国务院《物价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所列各款 的单位和个人,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批准给予奖励。需要由各级物价部门或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由主管部门报同级物价部门和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行为 的单位和个人,其非法收入能够退给用户的,要如数退给;无法退给用户的,要全部收缴地方财政,并给予批评教育。 1、因工作疏忽,造成迟调、漏调、错调价格和收费标准的,错定商品规格等级的; 2、因业务生疏,造成价格、收费差错的; 3、出售商品发生价格、数量或质量不合规定的; 4、自查发现的价格差错,情节较轻的。 第十二条 凡违反国务院《物价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七条所列各款 者,其非法收入能退还用户的,如数退还;无法退还用户的,全部收缴地方财政,并给以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 1、零售商业和业务业非法收入金额在百元以下,工业企业、商业批发企业和事业单位非法收入金额在千元以下的违价行为,给予最高不超过一千元的罚款,对单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各取消当月奖金,并给以扣发本人当月工资百分之五的处分。 2、零售商业和业务业非法收入金额在一百元至一千元,工业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物资供应企业和事业单位非法收入金额在一千元至一万元的违价案件,给予最高不超过一万元的罚款,对单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各取消一个季度奖金,并给以扣发本人当月工资百分之十的处分。 3、零售商业和业务业非法收入金额在千元以上,工业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物资供应企业和事业单位非法收入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违价案件,处以最高不超过>万元的罚款。对单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各取消半年奖金,并给以扣发本人当月工资百分之二十的处分。 第十三条 对违价单位领导和职工的行政处分,由物价检查部门提出意见,按干部、工人管理权限处理。 第十四条 被处罚单位退还或被收缴的非法收入,要抵减销售收入,罚款一律在企业的自有资金(如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分成、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等)中支付,不得计入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不得挤占应上缴财政的收入。事业单位支付的罚款,一律在本单位 的预算包干结余经费和预算外资金中支付,不得纳入经费预算报销。 第十五条 没收非法收入,不受追溯期限制。对逾期不缴非法收入和罚款的,物价部门有权通知银行或信用社从其存款中强行划拨。 第十六条 业务主管部门依法收缴的非法收入和罚款,一律交当地物价部门,由物价部门交同级财政部门。 扣发职工的奖金和工资收入,由所在单位上交主管部门,用于奖励本系统物价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十七条 物价检查所需经费由各级物价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核发。 第十八条 物价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敲诈勒索,收取贿赂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对抗拒检查、围攻谩骂物价检查人员的,要加重经济制裁;对殴打物价检查人员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补充规定省政府以黑>发〔1983〕134号文件发布施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