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27 22:08:51 作者:楹庭律师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佳政综〔2009〕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驻佳中省直单位:
现将《佳木斯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佳木斯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2008年—2020年)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根据《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的通知》(黑教联(2008)37号)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黑政教督(2008)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佳木斯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一、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现状
市直学校情况统计表(点击阅读)
根据上表:市城区初中学校人均操场面积基本达标,小学人均操场面积与省标准化建设标准相比差2.3平方米,其中市直小学差4.95平方米;市直初中学校人均校舍面积基本达标,城区学校人均校舍面积未达标,缺口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其中市直小学缺口3万平方米。
二、未来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照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及辅助用房小学16间、初中21间的要求,市城区教辅用房、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90%以上的学校没有体育、音乐、美术专用教室,80%以上的小学没有语音学习室,各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科学实验基本没有专用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图书馆“三合一”,没有达到相互独立设置的要求。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些热点校、名校吸引力大,在校生人数多,各种专业教室被挤占;而一些弱势学校生源少、条件差,没有资金建设专业教室,缺少设施、设备。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资源的整合、资产的置换,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充分考虑人口增长趋势的同时,标准化学校建设还要与西区开发紧密结合。利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对东部区域教育资源的区域联动、集团化发展机制,以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集团化运作,整合10所学校(单位),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西迁、联办等方式,在西区新建两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一所寄宿制学校,促进我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新区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一)总 体目标。
在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的基础上,推进“双高普九”,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实现“双高普九”县(市)区的比例达到5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75%以上的乡镇建立中心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0%以上。大力普及高中教育,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富锦市、桦南县毛入学率达到80%;其他县(市)达到7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全市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新增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达到12年。各级各类教育教师全部持证上岗,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50%和80%,初中本科学历教师达到75%,高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高中教师总数比例达到5%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差距缩小,校际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校校通”,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构建在总量上充裕、在配置上均衡、在培养上能力优先、在体系上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阶段目标。
按照省《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2008年开始启动,计划到2020年全面完成,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到2010年,完成市区内和部分条件较好的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第二阶段到2012年,完成所有县城内和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第三阶段到2020年,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三)重点任务。
1、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建设共计增加教育用地66.9 万平方米,增建校舍78.8万平方米。预算投资18.65亿元,其中市区3.95亿元(市直1.6亿元,各区2.35亿元)。积 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市、县(区)政府加大投入,分三个阶段完成,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2、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新区建设,按照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标准,规划新建2所小学、1所全日制寄宿初中,校舍面积42000平方米,操场面积75000平方米。总投资1.192亿元,其中动迁征地费用3000万元,校舍建设费用6300万元,操场建设费用1020万元,仪器设备配置费用1600万元。
3、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改造项目。对全市不合抗震安全要求的校舍,采取翻建改造、整体加固、局部加固、简单维修等办法进行抗震改造。改造建筑446栋,建筑面积56.39万平方米。预算资金4.3896亿元,其中六县(市)2.4951亿元,四城区6531万元,直属学校1.2414亿元。所需资金采取政府投入、教育自筹、社会支援、争取 和省给予支持帮助等渠道筹措,分期分批落实,分期分批改造,根据轻重缓急,力争2-3年内完成全市的改造任务。
四、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切实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继续把“两基”放在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努力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九质量,重视特殊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做好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工作。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制定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基础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推进目标,全面推行以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础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实施援助农村教育工程,全面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支援活动。
(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创建优质教育品牌、促进资源共享,发挥名校资源的品牌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带强薄弱学校,通过强校与弱校联合、捆绑式办学,创优扶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全民受益。制定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举办民办教育,鼓励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兼并弱小,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民办教育布局,积 探索建立集团化、集约化民办教育学团。
(三)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办法,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激励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建立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实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城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定期校对校轮流服务制度和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继续深入开展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形成以师范类毕业生为主体的教师来源多元化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城乡教育结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学校自主办学,逐步完善教育决策、信息咨询、督导评估、政策指导和行政管理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四)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丰富和完善德育活动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效发挥政策调节与导向功能, 坚持小学入学学区内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办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以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重点,促进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协调发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开展对学校图书馆(室)、阅览室和计算机教室的全面清理,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
(五)实施科研强教战略。坚持“面向基层(学校和教师)、面向课堂”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的方针,本着“科研扎根课堂,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打造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拳头产品”的地方教育科研特色和品牌,建设 、省、市三级科研骨干队伍,培养学术带头人,打造黑土地教育科研专业,设立一批项目研究中心,有计划地将我市各类知名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为理性的思考,有重点地对优秀名师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寻找成长轨迹,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化教师,锻炼和培养一大批科研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和普及数字化网络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对中小学配备计算机及上网实行优惠政策。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全部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继续加强“校校通”工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市每所小学都设立计算机教室,初中以上学校均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城区初中、小学的计算机实现与互联网联接,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建设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课程、教材和教学软件;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教学基地;建设一批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建成我市学校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图书情报管理网络系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