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 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时间:2014-12-28 12:14:30 作者:楹庭律师团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皖政办[2011]65号 分类导航:劳动人事 机关事务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规章 发布日期:2011-08-24 关键字:
【阅读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 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皖政办[2011]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积 稳妥推进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积 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积 稳妥,分类有序引导。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省会城市市辖区、其他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分类明确迁移入户条件,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二是统筹兼顾,完善配套政策。坚持统筹兼顾,加快调整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行政管理措施,着力完善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配套政策,逐步剥离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其他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

  三是坚持自愿,保障农民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二、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

  (一)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职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应当积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长期在当地务工、经商人员的城镇落户问题。

  (二)在省会城市市辖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3年、其他设区的市市辖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1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 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职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同时应当积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长期在当地务工、经商人员的城市落户问题。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年限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在我省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时根据本人意愿,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凡自愿在我省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可直接将户口迁至其就(创)业地或实际居住地。技工院校学生参照执行。

  (四)在我省就业的人员,获得设区的市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具有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为其他紧缺人才的,准予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在就业地落户。

  (五)属于“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户口迁移不再设置任何限制条件。

  三、切实解决户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依据 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和居住证试点工作经验,抓紧制定我省居住证管理相关规定,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保护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暂不具备或不愿意将户口迁入的暂住人口的权益。

  (二)规范设立集体户口。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单位等没有集体户口的,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按照一定条件设立集体户口,方便符合条件又没有住房的人员落户。

  (三)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严格按照 和省有关户籍管理规定,全面解决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且未落户、因长期外出等原因被注销户口、一人多户以及征地未转户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一)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现阶段,农村人口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坚持土地用途管制,不得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禁止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严格执行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的政策。

  (二)完善就业培训保障机制。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其在城镇稳定就业。

  (三)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城市扩容后社区服务管理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四)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符合条件的应当享受当地政府住房保障政策。鼓励支持用工企业和单位建设职工公寓,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建设保障性住房,逐步改善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住房困难人员的居住条件。

  (五)完善城乡教育保障机制。合理配置城镇教育资源,保障转户城镇居民和在城镇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已在城镇稳定就业且具备相应缴费能力的,或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抓紧制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转移衔接办法,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

  (七)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对符合参保条件,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按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未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可待试点实施后一并纳入。对于转户前已享受新农保的,在转户后,可按规定转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严肃纪律、落实责任,确保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各地对本地综合承载能力要有准确的研判,科学合理地设定迁移条件,确保农村人口转户城镇居民后能够公平地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二)做好舆论引导。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准确阐释中央、省有关精神,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强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推进城镇化的各项措施相配套,扎实有序推进。大力宣传各地在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强化协调配合。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 支持、主动配合、认真履职,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财政、公安、民政、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口计划生育、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已出台的与户籍挂钩的政策进行清理,尽快研究制定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做好政策衔接,防止引发不稳定问题。

  省公安厅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各地落实 、省有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措施的指导和监督,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执行本意见的情况报告省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完)

一键咨询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胜诉公告

更多

律师团队

更多
  • 董国女律师

    国女律师

  • 路永强律师

    永强律师

  • 孟雷律师

    雷律师

  • 汪庆丰律师

    庆丰律师

  • 张凤宾律师

    凤宾律师

  • 杨庆律师

    庆律师

  • 刘云律师

    云律师

  • 刘敬祝执行主任

    敬祝执行主任

一键咨询一键咨询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楹庭动态

更多

联系我们

立即咨询
咨询热线:400-008-3855
010-88825707
010-88825708
010-88820298
拆迁电话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08号横琴人寿大厦12层
在线-留言 拨打-电话 了解律师